1、 表面處理:進行鋼板及混凝土粘貼面的表面處理。除銹、打磨處理鋼板,混凝土粘合面也要進行打磨或鑿毛處理,并且還要用棉布蘸酒精擦拭
2、 鋼板上鉆孔及清空:在鋼板上鉆膨脹螺栓孔和注膠孔,注膠孔的大小應與灌漿嘴相匹配,鉆孔后應注意清孔
3、 在混凝土中相應位置鉆孔:把鋼板緊靠粘合面,在混凝土上相應位置鉆固定膨脹螺栓孔。
4、 固定鋼板:將鋼板托起懸掛在各螺栓上,一次擰緊螺母。
5、 留排氣孔:在灌漿粘貼面周邊每隔0.5米左右插入一軟管作為排氣管,鋼板周邊各角都應設置排氣管,傾斜或垂直安裝的鋼板只需在頂邊設置排氣管。
6、 周邊密封:按推薦配膠比例稱取并調配封口膠,用抹刀將鋼板周邊縫隙、膨脹螺栓及注漿嘴周圍間隙用封口膠密封,不允許出現密封不嚴現象
7、 配膠:配膠前對灌注膠兩組分進行充分的上下攪拌。根據估計的用膠量按推薦配膠比例準確稱取A、B兩組分,用膠料攪拌器攪拌均勻后倒入灌漿容器。
8、 壓力灌膠:用腳踏泵或其它灌漿機具從注漿嘴壓力注入膠液,注膠的同時用橡皮錘敲擊鋼板,傾斜及垂直安裝的鋼板要從低位置開始注入
9、 固化:注膠施工后幾小時應注意檢查是否有流膠現象,以防脫膠。常溫(25℃)下,固化不少于3天;固化溫度降低,固化時間應相應延長。若固化溫度低于5℃,應采取紅外線燈(或碘鎢燈)加熱等加溫措施或使用低溫固化改性產品。
10、 檢驗:先查看鋼板周邊是否有漏膠,觀察膠液的色澤、硬化程度,并以小錘敲擊鋼板檢驗鋼板的有效粘結面積。不密實區可補鉆注膠孔和排氣孔進行補注。
11、 防腐處理:灌注粘鋼施工后,應按設計要求進行防腐處理。